《茶葉戰(zhàn)爭》:隱藏在鴉片戰(zhàn)爭背后,將中國卷入全球體系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茶葉戰(zhàn)爭》:隱藏在鴉片戰(zhàn)爭背后,將中國卷入全球體系

隨著全球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特殊商品的生產和貿易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比如白銀、棉紡織品以及各種奢侈品等,這些商品在近代全球化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成癮性消費品,如煙草、茶葉、咖啡、可可、蔗糖等更是受到學術界的格外青睞,這些商品原來只在局部地區(qū)消費并對局部地區(qū)產生影響,而大航海之后,這些商品成為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動因素,因此自然而然成為全球史研究的主角。

就茶葉而言,近年國內外有關國際茶葉生產與貿易的專著很多,茶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中國近代茶葉貿易尤其是中英之間的茶葉國際貿易,相關研究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已經充分展示了中國茶葉生產與茶葉貿易在近代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茶史研究同樣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有重大缺環(huán),最突出的是對印度茶葉生產和貿易研究不夠深入,也極缺乏對中印茶葉生產與貿易的比較,更缺少茶葉生產格局改變對全球經濟所產生重大影響的深層次揭示?!恫铇I(yè)戰(zhàn)爭》一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環(huán),因此是對國際茶史和全球史研究的一大貢獻。

通觀全書,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優(yōu)點:

首先,從全球史的眼光重新審視19世紀至20世紀的國際茶葉生產與貿易。眾所周知,茶葉的生產和消費起源于中國,在過去至少兩千年的時間里,茶葉消費的區(qū)域基本局限于中國及其周邊區(qū)域。但從17世紀開始,隨著歐洲尤其是英國人飲茶習慣的養(yǎng)成,中英之間的茶葉貿易越來越重要,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茶葉貿易幾乎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唯一的利潤來源。但因為這個時期中國幾乎是唯一的茶葉供應國,因此英國政府為了維護這貿易的穩(wěn)定性,特別注意同中國的關系,甚至一度禁止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進行直接的鴉片貿易??梢哉f,正是茶葉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中國商品,把中國卷入了歐洲人主導的全球體系之中。中國教科書習慣將中英沖突稱為“鴉片戰(zhàn)爭”,其實茶葉戰(zhàn)爭是隱藏在鴉片戰(zhàn)爭背后的一場更為重要的戰(zhàn)爭,是真正的資本之戰(zhàn)。對中國而言,19世紀中期印度和錫蘭茶業(yè)的崛起,揭開了一場競爭激烈且不斷擴張的世界貿易大戲的序幕,也把中國全面帶入全球化體系之中,因為這次貿易不僅涉及鴉片和茶葉,還涉及白銀、棉紡織品、糖等商品的流動。

本書從全球史視野尤其是從茶葉全球貿易的角度考察殖民者在亞洲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影響,包括這一時期亞洲的橫向關聯,比如中國和印度,還涉及錫蘭、日本及荷屬東印度。作者正確指出,19世紀才有了真正的現代全球化,突出表現為不同市場的整合,商品進價與售價的差異緩慢消失等。其中,英國對茶葉的需求是重要推動力,因為正是茶葉的旺盛需求,而影響到印度鴉片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美洲白銀和糖產業(yè)的發(fā)展,還有英國本土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就此而言,茶史研究是理解18世紀至20世紀歷史的一大關鍵。

其次,通過中印之間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異同,比較兩個國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主發(fā)展與外來影響之間的復雜處境和艱難抉擇。這既是本書論述的重點,也是本書最有創(chuàng)見的部分。關于中國近代茶產業(yè)的特點,學術界論述盡管已經比較充分,但通過與印度茶產業(yè)的比較,仍可以產生很多新的認識。目前國內外茶史研究中,有關印度茶業(yè)的研究尚不充分,而實際上印度茶業(yè)的崛起不僅大大影響了中國茶葉的出口貿易,而且改變了世界茶葉供應和消費格局,是成癮性消費品加速全球化傳播的重要原因。本書對印度和中國的茶葉生產流通機制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討,提出了真知灼見。作者批評將印度茶業(yè)崛起的根本原因僅僅歸結為茶葉機械使用及技術創(chuàng)新的傳統觀點,指出真正原因是勞動集約化的獨特體制。印度茶葉種植園的成功,不僅使英國擺脫了對中國茶葉的依賴,而且使其對印度的統治更加鞏固,因為印度傳統棉紡織業(yè)已被英國打垮,正是茶葉種植與加工給了印度農民生存的機會。這些獨到的看法,是本書的閃光之處,可以說是對國際茶史研究的極大推進。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在印度,茶葉取代罌粟種植也使印度避免了鴉片的危害及對中國的出口依賴;中國則恰恰相反,鴉片貿易逐漸取代茶葉貿易,使中國深陷鴉片的危害之中。

中國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印度最初的茶葉種植和加工的確受到中國的影響,但因為中印兩國有巨大的國情差異,加上當時國際局勢的影響,所以導致中印兩國茶產業(yè)結構差異很大。對中印兩國來說,從茶產業(yè)這個特殊視角,可以觀察兩國經濟現代化道路的巨大差異。本書認為,與歐洲的茶葉貿易大大刺激了中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為世界市場種植和生產茶葉逐漸主導了中國茶農的日常生活,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茶葉生產逐漸向資本集約化、機械化的生產模式轉化。這個判斷盡管有一點夸大,但對基本發(fā)展趨勢的判斷是準確的。

再次,本書沒有局限于對中印兩國茶葉生產與貿易的具體研究,而是試圖通過這段歷史的梳理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說,本書是基于經濟生活史和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不僅再次對學術界的傳統看法即“亞洲經濟停滯”的觀點提出挑戰(zhàn),而且反思這些觀點為何被人們廣泛接受。作者還批評歐美學者將中國和印度一起視為東方主義幻想的對象,這種傾向導致他們對東方的研究很難客觀和實事求是。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 仲偉民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